青藏高原為什么越來越受美術創作者青睞

e1d8c094-4281-40d7-a5b1-a3bfc07f94c5.tif.jpg

青藏高原之歌(中國畫) 杜滋齡 作

14f836e9-f1ae-4e26-816d-a5d2e118c9a3.tif.jpg

三江源禮贊(油畫) 周宗凱 作

7b036739-6ad0-4e49-9480-5b1924b67d4b.tif.jpg

寂靜的雪域高原(中國畫) 蔡超 作

309e1caf-0fb5-48a0-8610-62fe98c8607e.tif.jpg

奶酒醉飄香 (中國畫) 南海巖 作

fcdcfd9b-d47c-447d-a888-22c5a57cd519.tif.jpg

時光(中國畫) 孫震生 作

22e68103-8d87-4b19-a869-2e5786024b30.tif.jpg

相聚青海湖(油畫) 孫運國 作

9月2日至10月14日,“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作為一名在青海工作多年的大學老師,步入展廳,我被眾多高原少數民族題材的繪畫、雕塑作品深深吸引。細細觀覽作品,不論是從藝術創作構思的獨特性,還是藝術表現手法的多樣化來看,民族題材美術創作可以稱得上是此次藝術節美術作品展覽的一個亮點。

從眾多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中可以看到,青藏高原依然是近年來美術創作者的一個重要關注視點。從老一輩畫家杜滋齡的中國畫作品《青藏高原之歌》到中青年畫家孫明皓的中國畫《高原瑣記》,從南海巖的中國畫《奶酒醉飄香》到漆曉勇的油畫《西行日記·云上的日子》,還有張洪春版畫《紅墻之三》、孫闖雕塑《格?;ā?、王樹山雕塑《轉場》等等,眾多藏民族題材美術作品,都鮮明地展示出作者對青藏高原人文風情和自然風貌的極大關注。

周宗凱的油畫作品《三江源禮贊》以現實主義的藝術視角,結合寫實油畫創作表現語言,描繪出三江源地區的人民對高原的熱愛與呵護之情。繪畫作品在整體藝術視覺形象上塑造出雕塑式的高原藏族漢子群像,他們揚鞭策馬、奔馳在雪域高原,手舉“三江源巡山隊”紅旗,旗子迎風招展,映照出藏族漢子熱愛家園、保護三江之源“中華水塔”的自然生態環境,為下游人民守護清潔水源的精神。遠景處藏羚羊、藏野驢成群成排,天空中黑頸鶴追隨巡山隊員展翅飛舞,作品展現出一派豐饒祥和的高原生態美景。

美術創作能夠“為時代畫像”,近年來,隨著國家一系列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舉措的深入推進,加上青海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戰略。三江源自然生態的壯美、神秘之境以及多樣性的高原生物種群,越來越多地吸引著世界的目光,也越來越受到眾多美術家、攝影家、文學家的深情關注。繪畫作品《三江源禮贊》不僅是美術家用藝術創作對三江源生態保護成就的贊美,也是對“三江源巡山隊”守護高原精神的贊美,更是對“大美青?!泵裆椭C的真情禮贊。

生態美麗、民生和諧,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美術家們總有敏銳的藝術觀察視角和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孫運國的油畫作品《相聚青海湖》就是突破慣常藝術思維模式的創作,繪畫中沒有再現廣闊的青海湖自然風光,而是從對人物“聚焦特寫”的藝術觀察視角和繪畫表現入手,重點描繪了幾位相聚青海湖畔的普通游客形象,他們在當地藏族同胞的扶助下正在準備跨上馬匹游覽高原湖泊,繪畫作品造形筆觸鮮明有力、充滿斑斕閃耀的光感,體現出青海湖畔陽光和空氣的特有明凈,作品運用“以小見大”的藝術抒情手法,樸實地記錄了青海湖畔藏族同胞敞開懷抱熱情接待各地游人的淳樸感情。透過繪畫作品,能夠看到“青海湖”這張靚麗的旅游文化名片,正在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民生和諧、民族團結創造價值。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的信念堅守,也是各族兒女長期以來的價值實踐。新時代美術創作同樣肩負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文化使命和社會擔當。潘耀東的中國畫作品《高原之歌》從一個真實又具體的藝術觀察視角,運用講故事的繪畫敘事方法,寫實性地描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專家醫療隊進入涉藏地區,為當地人民群眾提供醫療保障服務的親切場景,畫面中傳遞出濃濃的軍民魚水深情,展現出民族團結互助一家親的美好生活景象,也體現出畫家深入高原生活,扎根人民,進行寫實性藝術創作的現實主義繪畫創作理念,書寫出高原人民對解放軍醫療專家的歡迎與愛戴之情。

通過上述這些反映民族題材的繪畫創作以及其他眾多美術作品,能夠清晰地看到青海乃至整個青藏高原越來越多地受到當代美術創作者的熱切關注。他們以敏銳的藝術觀察視角和樸實的藝術表現手法,生動記錄了青藏高原的生態保護之美、民生和諧之美、民族團結之美和社會發展之美。吸引美術家們的,不僅有絢麗的民族文化,更有青藏高原各族兒女長期以來團結一心、共同創造,展現給世界的美好家園。

責編:喬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