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教育的“蝶變”
職業教育獲得發展。本報記者 洪玉杰 攝
人們說,同德草原上最美的建筑是學校,最美的風景是洋溢在孩子臉上的笑容,最美的人則是長年累月堅守在最基層的教師。
的確,經歷了馬背、帳篷、簡易教學點等曲折艱難的歷程,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黨的二十大代表、同德縣尕巴松多鎮貢麻寄宿制小學教師劉秀青深有體會?!皠倕⒓庸ぷ鞯臅r候我被分配到了秀麻鄉斗后索寄宿制小學,當時去秀麻鄉沒有汽車,坐著手扶拖拉機整整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才看到了學校的面貌,很震撼,幾乎沒有什么設施,住宿、教室各方面都很困難?!被貞浧?8年前剛參加工作的經歷,劉秀青濕了眼眶。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同德縣傾情用心辦教育,縮小發展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的成績展現。
十年來,同德縣累計投資近4.9億元,實施全面改薄、學前教育等重點教育項目,不斷加大校舍、輔助設施建設和教學儀器設備配備力度,實施學校改造工程,全面改善了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條件。
天地未變,山水依舊,還是那片地,還是那些人,新建的房子鱗次櫛比,現代味十足的活動廣場,高挑的路燈,筆直的馬路,新街巷、新商店、新學校、新笑容,個個都帶有精彩的故事,傳導出草原發展的新活力新動力。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幾天,同德縣教育局局長加環逐字逐句的研讀黨的二十大報告,尤其是看到有關“教育”的文字,逐一記錄在筆記本上,以便隨時學習領會貫徹。
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面對同德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十年,加環表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同德縣要優化城鎮的道路、水電等硬環境,也不能忽視營造軟環境,那就是尊師重教的習俗、崇尚教學的風氣,因為軟環境的影響更為深遠、持久。
2018年9月,劉秀青因為長期缺氧導致高原慢性病發作,才被迫離開,調到現在的尕巴松多鎮貢麻寄宿制小學任教?,F在的斗后索寄宿制小學,“窘迫”已經不復存在,教育教學、基礎設施等有了跨越式發展,按照劉秀青所說:“我是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變化,尤其現在電子教學設備先進,有些內容看視頻就懂了?!?/p>
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決定了教育本身就是一項民生工程。讓每個孩子上好學,是民生之本,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和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基石。
在同德縣幼兒園操場上,等著接孫女放學的南太說,10年前,同德縣只有數得過來的幾所幼兒園,家里條件好的,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州府所在地共和或者省城西寧就讀。如今,幼兒園多了,在家門口就可以上學。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全面普及”到“優質均衡”。一直以來,同德縣把教育當作民生大事,努力構建優質均衡的教育體系,讓農牧區學?;A設施全面改善,城鄉教育差距明顯縮小,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