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艾草飄香時

res04_attpic_brief (1).jpg

轉眼又到端午節,又是插艾戴艾的日子,不由地想起小時候每年過端午節時在門頂、房前、窗畔、門旁插艾草以及在人們耳朵上戴艾草的情景。

春節一過,河湟谷地就被那遲到的春風吹得一天天和煦起來,野艾在路旁溪畔,荒野土丘,田頭地角與蒲公英、車前草、田旋花、馬藺等雜草一起瘋長起來。河湟谷地廣闊的土地上,到處生長著這種極普通的小草。每當人們走過地塄坎、山坡和河灘,立刻會感到空氣中流蕩著清新的野艾的苦香。夜幕降臨,農家土莊廓的花園里也飄來陣陣家艾的悠悠清香,沁人心脾。

艾是一種極普通的多年生草本,在植物分類中屬菊科。艾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成分為檸檬烯、桉油精、樟腦、龍腦、側柏酮、水芹烯、乙酸乙酯、水合莰烯等?,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艾產生的奇特芳香,對多種細菌有殺滅和抑制作用。不僅如此,艾還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藥理作用,還可驅蚊蠅、蟲蟻和凈化空氣。

古人很早就發現艾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它是中國人最早認識的藥用植物之一,艾草用于治病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于艾草的療效與用法,以后在歷代本草中均有記載。如《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靈樞經》等古籍中均有用艾的處方?!睹献印芬粫芯陀小捌吣曛∏笕曛钡挠涊d。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曾是大明圣醫,所著《蘄艾傳》中有這樣的記述:“艾產于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崩顣r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苦而辛,生溫,熟熱。入脾、肝、腎經?!睔v代醫籍記載艾為“止血要藥”,又是婦科常用藥之一,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 也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制成藥枕頭、藥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

早在一千多年前,河湟人就開始在庭院里栽培艾。經過人工繁育栽培的家艾植株高大,芳香濃郁。在農家土莊廓的花園里, 總有家艾的一席之地,它與丁香、牡丹、芍藥、蜀葵、萱草一起給農家小院帶來美麗和芳香。

春末夏初的河湟谷地,當農人們忙著播種、灌溉、除草時,不經意間端午將至,田野里的小麥開始抽穗、灌漿,油菜脫去艷麗的金黃色花冠開始結莢,種在菜園里的韭菜、菠菜和花纓蘿卜也長大了,忙了一個春天的人們該歇歇腳了。

端午節到來時, 艾已經長到一尺來高,還帶著春天的鮮嫩、水靈,細長的羽狀葉片上披有一層銀灰色柔毛,在高原夏日的微風中輕輕搖曳,家庭主婦們早已割來頭茬韭菜,鏟來鮮嫩的菠菜,蒸好韭菜包子和菠菜包子,頭兩天就已放在熱炕上發酵的甜醅兒也飄出淡淡的酒香,案板上的大瓷盤里拌好了黃燦燦的涼面,瓊漿般的涼粉凝固在瓷碟里,就等天亮后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的黎明,人們興沖沖地從自家花園或河畔、田野拔些掛著露珠的家艾或野艾,插在門頂兩側、屋檐中和面柜上的花瓶里。人們早早叫起自己的孩子,給孩子和自己耳縫間別上艾葉,以驅除五毒,共禳不祥。而一些有心的主婦,還用五彩花布縫制成各種花樣的香包,內塞艾葉,香包下端垂有五色穗帶,佩于小孩胸前, 寓意消除禍患,躲避病蟲危害之災,同時又顯示主婦聰慧手巧,利用“艾”與“愛”的諧音,表示對孩子的疼愛。很久以來,端午節在民間都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断男≌分杏涊d:“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庇谑沁@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其中用艾消毒是最常見的方法。

端午一過,河湟大地便進入一年最熱的夏季,長空青藍、透明,雨水也漸漸增多,田野中的麥子在一天天變黃,艾便在這時開花,微微彎曲的枝頭擠滿細密而小巧的米黃色花序,散發著溫馨、苦香。田畔、溝壑、荒坡、路邊、花園中的那些艾草花,似乎在為河湟人那種樸實、祥和而又安樂的生活而怒放。

責編:董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