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醫生”米六存
米六存(右)與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黃霞一同做油菜角野螟越冬成活率調查。 楊曉鷹 攝
第一次在同事老劉那里聽說了米六存,他說那女的可以花兩三個小時看蟲子,而且看蟲子時兩眼放光。沒想到過了幾天我就見到她了。
那天,我去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辦公室幫忙整理檔案。到工作室時,已有兩三人在那邊忙活。因為遲到,我錯過了大家的自報家門。辦公室沒水壺,只見對面短頭發、大眼睛的老師對旁邊的女孩說,我的辦公室就在四樓,咱們去取一下燒水壺。不一會兒就見她們拿著接滿水的燒水壺進來。年輕女孩說,米老師辦公室有很多昆蟲標本。我想,難道眼前這位短頭發、大眼睛的老師就是米六存嗎?果不其然。
檔案盒子的厚牛皮紙板很硬,動不動就會劃傷手,米老師說她辦公室有手套。這次我自告奮勇跟著米老師去取手套。進了她的辦公室,我就被陳列在文件柜里的幾組蝴蝶標本吸引住了。米六存見我喜歡,就忙里偷閑給我介紹那些蝴蝶,哪個屬于粉蝶,哪個屬于鳳蝶,還有它們的生活習性。旁邊柜子里還有瓢蟲標本,那些大大小小的蟲子背上有橫條狀的、豎條狀的、心形狀的花紋。米六存說,瓢蟲發現蚜蟲時,會像老虎撲食一樣一下撲上去。通過她的講述,我才知道不是所有的瓢蟲都是益蟲,有一種危害土豆、辣椒、茄子等茄科類作物的瓢蟲,它會食用這些植物的莖、葉,導致作物畸形和減產。為了詳細了解和掌握這些瓢蟲的生長發育情況和生活習性,米六存還在自家陽臺栽培了一些蚜蟲喜食的植物,用以繁殖蚜蟲、培養瓢蟲。那只黑緣紅瓢蟲總是早出晚歸去獵食,白天看不見蹤影,到晚上它就會準確無誤地出現在同棵植物苗葉片背面。米六存說,每個瓢蟲都有自己的活動規律,背上有花點的同種瓢蟲會組成一個小團體。為研究麥奐夜蛾的生活習性,她專門跑了幾十公里路從地里捉了夜蛾幼蟲養在家。夜蛾科的蛹腹部有尾刺,它會扭轉柔軟的身體,用尾部鉆頭似的腹刺鉆松泥土,把自己藏進泥土加以保護。蛹羽化時,會將腹部的體液擠壓到翅脈上,使其翅膀慢慢伸展、強壯。
她的講述將我引到一個全新的世界中去:那些看起來笨重的瓢蟲變成了一個個敏捷的戰士;那些頭上頂著絲狀觸角的甘藍夜蛾一堆能產幾十枚卵,它的幼蟲有淡綠、灰綠、褐色的;大菜粉蝶的幼蟲化蛹時一根白絲固定住自己的腰,再用一根白絲固定住尾部后,等頭部開裂,就不停地扭動身體,蛻皮后化成蛹,等第二年再次出現時,那些丑陋的蛹就羽化成“仙女”模樣了。米六存說蟲子的世界很干凈、簡單,也特別有意思……
講這些時,她目光炯炯,只有對職業發自內心熱愛的人,眼中才會有這種光芒。
米六存辦公室桌子上擺滿了蛾、蠅、甲蟲等昆蟲標本。她告訴我,她已經將青海大通生活的瓢蟲類基本收集完整,目前,她打算利用閑余時間整理之前捕獲的昆蟲,將它們制成標本。她說昆蟲標本制作有難度,又很容易破損,現在有一種很先進的制作標本的液體,用這種液體可以制造出類似琥珀的昆蟲標本,可以實現永久保存,但是制作成本太高,目前很難實現。
后來我們幾個臨時抽調整理檔案的人都熟稔了,就各自聊起家庭、生活和工作狀況。米六存說,她平常生活工作壓力大時,就會觀察昆蟲,看它們如何從卵變成蛹,再從蛹到羽化。她牽念夏天從很多地方捕獲的昆蟲,想著這邊工作一完,就馬上著手把它們制成標本。這些是她和同事驅車幾十公里到農田捉的昆蟲,有吃蚜蟲的瓢蟲,有吃麥稈的麥莖蜂,還有吃油菜莢的角野螟等。
一
植物保護也叫植物醫學,是農學學科門類中的一級學科,下設四個二級學科,即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入侵生物學。
在全世界面臨糧食安全危機情況下,植保工作,特別是農作物植保工作顯得意義非凡。
1998年7月,從青海省農林學校農作物專業畢業后,米六存被分配至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農業推廣中心植保站工作。2003年至2006年,她又被派往城關鎮農科站做駐鄉技術員,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主要從事測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推廣項目、農業科技指導培訓等工作,三年后她重回農業推廣中心,依舊選擇干植保工作。和她一起干植保工作的同事有的被調走,有的去了其他科室,但她一直堅守在植保工作崗位,除了喜歡這份工作之外,她堅定地認為,只要堅持干好一件事,才能有所收獲。
米六存說,人的一生總會經歷起起落落。跌倒一次,絕不能放棄,而是要想著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站起來。工作也是一樣。
為掌握大通縣域內農作物病蟲害情況,每到夏天,米六存都會去農田捕蟲子、照照片、錄視頻,用來做研究。但是以前手機像素不高,好多照片傳到電腦后都看不清楚,無法做蟲子鑒定工作。
2018年,全省有一個油菜蟲害調查,目的是開發油菜害蟲智能識別軟件。米六存承擔了此項任務。當時,給她配發了一部裝有田間照相系統軟件的手機,可以顯示田間溫濕度,所照的相片可立即上傳到照片收集平臺系統中,便于軟件開發。她用這部手機拍了很多昆蟲圖片,這對她來說是件非常興奮的事情,因為這些照片對調查農作物蟲害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在調查期間,米六存大量地翻閱病蟲害方面的書籍,漸漸成為大通農作物病蟲害方面的能手。外州縣的有些同仁也會向她咨詢昆蟲方面的知識,她會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別人。
二
農作物綠色防控、化肥減量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國家制定的大政方針。在青海,農民在小麥田間常使用除草劑除草。除草時,很多種植戶也會對田塄坎施藥,長此以往,塄坎上就只剩下禾本科雜草了。而這些禾本科雜草卻是秀夜蛾和麥奐夜蛾等昆蟲的繁殖地,它們最喜歡在冰草和芨芨草等禾本科植物根部越冬。每到春天,等禾本科的雜草長出來后,它們的幼蟲就會取食這些植物,吃飽后,重新回到禾本科植物根部待著,直到化蛹、羽化?;瘜W除草劑的大量使用,特別是雙子葉植物雜草被除草劑消滅后,很多益蟲就失去了中間宿主。比如說瓢蟲、草螟、食蚜蠅。亂用農藥后,益蟲中間的宿主沒了,可害蟲的宿主卻被留了下來。長此以往,害蟲便沒有了天敵。
米六存說,現在好多農民,只要見蒼蠅、蟲子就打農藥。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蠅類中,也有一些益蟲,比如吃腐爛東西的腐生蠅,寄生在夜蛾科昆蟲幼蟲身體里的寄生蠅,還有專門吃蚜蟲的食蚜蠅……在大通地區,田間蠅類以益蟲居多。米六存說,如果只打農藥,不僅會殺死害蟲,也會對生活在農田里的益蟲造成傷害。
除了抑制害蟲,有些田間昆蟲,比如蠅類還參與授粉。昆蟲參與人類農業生產,通過授粉可以增產百分之四十左右。如果昆蟲不授粉,種出來的辣椒,還有西紅柿都是畸形。如果沒有蜜蜂等昆蟲授粉,大田種植的油菜籽就會出現很多畸形角果或者無籽、癟粒。
米六存說,莫讓雜草藥殺了它們的宿主,日常除草時,最好保留田壟上的植物,這樣也是給益蟲一個寄宿繁殖的機會。治害有指標,滅蟲有方法,“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為上策。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是米六存篤定的真理。為了掌握大通縣春油菜主要害蟲的發生規律,米六存主動承擔起試驗的任務。試驗田調查每三天進行一次,調查前必須做好所有試驗用具與器材的準備工作。因為試驗地(遜讓鄉八里村)距單位二十多公里,來去時間非常寶貴。第一天去試驗田換色板、換小菜蛾性信息素誘捕器、取殺蟲燈內的昆蟲。取回昆蟲后的兩天之內要及時制作昆蟲標本(蟲子變干不利于做標本)、調查并記錄色板誘集的昆蟲種類與數量、誘捕器內小菜蛾數量、殺蟲燈捕殺的昆蟲分類記錄、查閱資料、昆蟲鑒定,每次調查前必須處理完上次調查相關數據與標本。調查會從5月持續到9月份,夏季多雨,田間多露水,米六存鞋襪、褲子常常濕透了,又無法及時換下,長此以往后導致米六存左股骨骨髓炎復發。手術后,米六存沒有多休息,而是繼續開展標本的鑒定與整理、調查數據分析與技術總結等一系列工作……
女兒兩歲時,一是因為工作壓力大,二是孩子需要照顧,米六存一度考慮調到鄉上工作,可想到要離開自己喜歡的工作,她糾結了,最后還是留在了植保工作崗位上。
雖然自己工作繁忙又辛苦,但每到仲夏看到“千畦細浪舞晴空”的景象,她的苦累便會化作甜蜜和欣慰。米六存說,作為大時代中的一個趕考答卷人,自己的考卷一覽無余展示在土地里,而這個主考官就是老百姓。老百姓的莊稼豐收了,他們臉上有笑容了,她就覺得自己的考卷取得了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