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湟大地書寫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綜述之海東篇

bbcda2af-c049-43f7-8a93-f438791a5343.tif.jpg

樂都二中家屬院不動產證發放儀式。本報記者 羅珺 攝

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海東市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有力抓手,采取開門納諫、建立清單、強化督導等方式,統籌推進,著眼常態長效,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讓群眾感受到黨史學習教育帶來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設立意見箱2464個,為群眾辦實事27016件。

為民辦事在“疫”線

群眾急事抓緊辦

自海東市平安區發現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后,平安區石灰窯回族鄉、三合鎮及平安區縣委家屬院因疫情防控要求被列為隔離區,群眾日常生活物資供應成了最棘手的事,為切實保障疫情期間群眾生活,海東市農業農村局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實在戰“疫”一線,為隔離群眾做好“每三日一次”物資配送,十多天里累計發放新鮮蔬菜48.5噸,雞蛋5噸,鮮牛肉2.5噸,牛奶1.76萬袋,共發放8937份,切實解決了隔離區群眾居家生活的“后顧之憂”。

“疫情當前,市委市政府協調安排有關部門給我鄉群眾送來了生活物資,不僅解決了疫情期間群眾的生活問題,也為強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必要保障?!比湘傸h委書記王永升說。

海東市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和生活需要放在首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大力發揚抗疫精神,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則,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大事來抓,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協調解決核酸檢測、物資調配及一線醫務人員生活服務保障等疫情防控中大事急事,及時處理蔬菜糧食、供氣供暖等民生要事,切實把實事辦到疫情防控“最需要”、人民群眾“真需要”的地方。

化解民憂零距離

群眾難事集中辦

“買房時,開發商說的是入住了以后就可以辦理房產證,現在我們都住進來好幾年了,房產證一直辦不下來,這房子到底是我的還是別人的?!逼桨矃^幸福嘉苑小區的居民祝顯國著急地說。

房產辦不了證,影響小區住戶落戶、子女入學及房產交易,辦理房產證難成了平安區很多居民心中的“煩心事”“揪心事”。

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始征集群眾意見后,群眾多次到平安區信訪局反映,住宅小區房產證辦證難問題成了“熱點”難題,為妥善解決問題,各相關責任單位負責人召開聯席會議,打通辦證難的堵點,化解了不動產辦證難問題。

“說了問題以后就有人幫我們解決?!薄罢媸菚r刻把我們老百姓的事掛在心上,每件困難事都解決得又快又好,十分感謝?!本用駛兡阋谎晕乙徽Z說著感謝的話。

為確保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辦,海東市相關部門及時召開聯席會議,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交由相關單位集中辦理的實事辦理機制,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限時辦理。圍繞一批最緊迫、最現實的民生難事,自上而下傳導壓力,倒逼單位主要負責人親自安排、親自落實,對進度緩慢及時通過函告方式提醒,對工作進度嚴重滯后的及時約談提醒,確保問題按時間節點高效解決。

同時對涉及多個單位的復雜問題,由主辦單位牽頭抓總,相關單位協調配合,集中整合人力、物力、財力,采取現場辦公方式辦理,確保問題解決到位,并將辦理落實情況通過報紙、電視、微信公眾平臺等方式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精準施策紓民憂

群眾愁事耐心辦

樂都主城區市政道路與民小公路連接不暢,群眾出行不便,一直是群眾關心關注的難點問題。為有效解決群眾集中反映的出行難,解決城市交通安全隱患、城市精細化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進一步優化道路交通通行環境,保障群眾安全便利出行。海東市委專題調研民小公路與樂都主城區段道路連接改造工程及團結路、海東大道道路施工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采取現場辦公形式推動項目加快實施。

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海東以上率下,發揮領銜督辦示范帶動作用,帶頭認領群眾反映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帶動廣大黨員干部主動作為,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黨員干部結合生態環境保護、經濟體系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重點,按照各單位各行業特點,制定重點項目清單。各地各部門嚴格按照“主要領導審核把關,分管領導承辦,工作人員具體負責”要求,梳理重點項目清單,按要求分門別類,確定重點項目各項環節主要負責人,確保項目高效精準辦理。

樂都區下寨村支部書記劉德有看著寬敞便捷的道路說:“交通的便利促進了我村旅游業的發展。民小公路開通后,舉辦的寨子梨文化藝術節越來越紅火,平均每年能帶來經濟收益600萬元左右,當地土特產運輸也方便了,提高了土特產銷量,刺激了消費,帶動各村的發展?!?/p>

廣開言路聽民意

群眾盼事穩妥辦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海東市堅持做到“兩手抓、兩手硬”,既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大事要事難事,也關注群眾身邊的煩心事瑣碎事。

“打開手機、動動手指就能反映問題、提出意見,真的太方便了?!焙|市樂都區下營鄉茶龍村村民李更太高興地說。

茶龍村因水源地年久失修,水管老舊,生活用水不足成了村民的頭疼事,下營鄉在微信公眾號開通“網上說事”渠道后,茶龍村村民將這一情況進行了反映,隨后鄉政府和村委會高度重視,積極協調,由村集體經濟出資1.7萬元,擴修了水源地,更換了老舊水管,解決了難題。

下營鄉拓寬群眾“網上說事”渠道,征集群眾的意見建議,實現了最大程度匯集民聲、聽取民意。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海東市各級黨組織圍繞暢通群眾訴求“最后一公里”問題,采取網絡線上征集、設立意見箱、發放征求意見表、召開“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意見征求座談會等形式,面向全社會開門納諫,傾聽群眾心聲,真正做到群眾聲音傳得進來,基層意見提得上來,群眾真實意愿表達得出來。

同時,各級黨組織按照“為群眾解決一件難事、一件急事、一件揪心事”要求,扎實開展“為民辦事在一線、化解民憂零距離”承諾踐諾活動,組織黨員領導干部深入田間地頭、貧困家庭、重點項目現場、企業生產一線,耐心傾聽群眾的訴求,了解群眾所需所想所盼,幫助基層群眾解決上學、看病、就業、安居、飲水、行路、用電、通訊等生產生活困難,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海東市還將繼續緊盯“四個一批”,結合“五個圍繞”,聚焦服務“一老一小”、生活困難群眾、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三個主要方面,解決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助殘等方面的突出民生問題,持續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遺留的“硬骨頭”問題,進一步推出解決問題的實招硬招。

責編:茹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