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2022青海經濟年中觀察之一
近期,青海經濟“半年報”出爐——上半年,全省完成生產總值168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
成績來之不易,過程跌宕起伏。今年以來,兩次新冠肺炎疫情強烈沖擊,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的諸多困難問題沖擊考驗。4月,主要經濟指標開始下行,5月深度下跌,6月全省經濟企穩回升,主要指標保持增長或由降轉增。
認清形勢,堅定信心;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各項決策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上半年,青海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全省經濟先降后升,從疫情嚴重沖擊中筑底回升,恢復發展好于預期。
今天,放眼無際的有機青稞麥田,風吹麥浪,數臺裝載北斗導航的重型拖拉機耕耘其間,強力支持著青海農業生產;在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鋅業分公司廠房內,滾燙的鋅液通過澆鑄、AI檢測、自動稱重、打捆……形成一件件鋅錠,被全智能無人控制叉車裝卸發往下游企業;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黃河岸邊,聽著黃河拍岸聲,品著自制燒烤,露營潮再次催熱了高原旅游……
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抓共促齊深入
今年一開年,青海經濟高開高走,各地區、各園區復工復產緊鑼密鼓有序開展,隨之全省上下“開門紅”捷報頻頻傳來。
然而,進入4月,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反彈,經濟發展的“快進鍵”迅速切換為了“暫停鍵”。
疫情要防住。面對大戰大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省上下沉著應對,做到嚴管守牢“點”、排查窮盡“線”、一體化防控“面”,疫情應對處置要更快更準,為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創造了根本前提。
——穩定經濟,精準發力,青海及時出臺一攬子行之有效的政策落地見效。
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等14部門制定出臺《青海省進一步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幫助餐飲、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鐵路、民航等受疫情沖擊嚴重的聚集性接觸性行業企業渡過難關、恢復發展;省財政通過在政府性擔保融資增信、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建設、農業保險風險保障4個方面綜合發力,撬動金融資源更好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省稅務結合國家和省內出臺的系列助企紓困政策措施,進一步出臺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撐政策若干措施,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為穩經濟注入活力……
上半年,全省累計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142.5億元,1-5月新增減稅降費9.9億元,有效助力中小微企業和困難行業恢復發展。出臺助企紓困和支撐市場主體政策措施,提振市場發展信心,6月末,全省實有市場主體54.3萬戶,同比增長5.2%。
——發展要兜底,經濟社會發展穩產穩供,要素保障全發力。
省工信廳協調推動直供工業企業年度天然氣合同簽訂及履約,同時落實鉀肥增產所需天然氣資源量,上半年協調保障鹽湖股份、藏格鉀肥等重點化肥生產用氣約4.3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4%;制定重點產業鏈供應鏈242家企業“白名單”,確保原材料、重點工業品運輸通暢,累計為129戶企業辦理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887張。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438.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全省工業用電量396.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8%,較去年同期回落4.7個百分點;全省完成貨運量8951.2萬噸,同比增長20.6%,其中,工業品鐵路貨運量1784萬噸,同比增長1.5%,化工、鹽、金礦分別增長93.5%、34.6%和29.2%。
經濟社會“點”“面”相加齊加速
細品“半年報”,可以深刻體會到:經濟社會的高效發展離不開政府與市場“兩只手”。
——精準頂層設計,筑牢經濟發展基礎。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出臺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措施,助推企業紓困解難。同時,我省工信部門指導督促各市州園區建立完善工業協調服務專班機制,深入企業開展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專項督導服務,把脈會診各地區工業經濟運行存在的困難癥結,認真梳理解決企業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上半年,在價格上漲、訂單增加、新建企業產能釋放等多重因素帶動下,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保持較快增長,比上年同期增長13.6%,增速比上年同期兩年平均水平高8.4個百分點。
市場需求逐步恢復。投資增速由降轉增,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1%,扭轉了二季度受疫情沖擊的回落態勢。消費市場穩步恢復,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7.6%,降幅較1月-5月收窄1.5個百分點。6月當月,限額以上批發業、零售業零售額分別增長4.7%、7.1%,增速較5月當月提高26.8和54.3個百分點。
就業總體穩定。上半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6萬人,已完成年度目標的60.4%;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77.2萬人(次),已完成年度目標的73.6%。民生投入持續增加。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5.3%,增速較1月-5月提高6.9個百分點。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交通運輸、商業服務業、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等領域支出均保持較快增長。
——產業全發力,市場主體斗志高昂。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閉幕后,各市場主體反響強烈,認為黨代會報告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對發展形勢與歷史使命統籌把握,務必對報告精神落實落細。
在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國內唯一一家量產并批量銷售電子級多晶硅的企業,在產線產能逐步的釋放后,一個個“黃河水電多晶硅”批量下線。
在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錫鐵山分公司通過一個個“5G+智慧項目”的運用,逐步打造成功“智慧礦山”,實現通過科技創新撬動生產方式變革,主動向“智能”要效益。
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作為“全球鋰電銅箔體量最大的企業”的青海諾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發室內,研發人員正在對超4微米薄的銅箔發起“挑戰”。
……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2和1.34倍,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均為16.1%,占比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8和8.3個百分點。新材料、新產品產量增勢良好,單晶硅、光纖產量分別增長10.5和1.5倍,太陽能電池增長26.3%。
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易豐表示,總的來看,一系列扎實穩住經濟政策成效明顯,全省經濟經受住了多重因素的沖擊考驗,經濟在困難中承壓前行,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企穩回升態勢明顯。
事實證明,上半年,青海新動能持續發展,保市場主體保就業成效明顯,民生領域保障有力,“四地”建設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將更加堅定推動青海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與決心,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