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明 湟水悠長

從高空俯瞰青海東部,會看到一條羽狀水系蜿蜒而走,她源自包乎圖山,流過金銀灘草原,一路向東縱貫西寧市、海東市,至甘肅入黃河。她就是黃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湟水,孕育了燦爛的馬家窯、齊家、卡約文化。

湟水河流經的地方水利資源豐富,灌溉便利,為農業的開發創造了極好的條件,兩岸河谷地帶只有青海全境4%的土地,養育著青海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但曾經,房屋建筑、市政設施等的建設離河道越來越近,城市發展的困擾在湟水河兩岸愈發明顯。

多年來的河道治理,使水質得到了改善,同時兩岸景觀恢復、綠道貫穿湟水河兩岸,沿河的海湖、寧湖、北川河濕地公園組成面積達五百多公頃的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形成了綠意盎然水韻悠長城市水生態風貌。

秋季,南北山霧氣迷蒙,古西寧八景之一的“北山煙雨”再次顯現。湟水河畔、南北山下長大的西寧人都不曾忘記三十多年前開啟的那一場曠日持久的造林戰役。

1989年起,以尕布龍為代表的幾代西寧人民一茬接著一茬干,提高了灌溉質量、培育鄉土樹種、構建管護體系……西寧南北山綠化歷經一期、二期、三期工程,累計綠化荒山51.6萬畝,涵養水源量由每年114萬立方米增加到每年1011萬立方米,湟水河畔36條溝道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泥不下山,水不出溝,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今天,古籍中湟水河畔“間以松篁,宛如荊楚”的景色重現。

責編:聞皓